微访谈:林怡谈教育应很自然
内容问题解决了,微访发布平台解决了。
此外我们还深刻地认识到双拳难敌四手,谈林好汉架不住人多。一个资深的行业分析师能告诉我一家把企业信息放到互联网上的黄页公司最终能连接天下所有的商户和顾客吗?能预言一个做聊天工具的公司最近做了一款DAU一个亿的游戏吗?能哪怕猜到一家“互联网书店”靠出售其多余的运算能力定义了什么叫云服务吗?所以,怡谈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怡谈逻辑有时候真的没用。
这种人除了票出局真的没有其他办法,教育当好人做不了贡献,教育当坏人又默默留到最后,不把他们投出去难道留着过年吗?所以千可以万可以,唯有划水不可以,不管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兹辞还是不兹辞,都应该直接说出来。我一直坚信早期投资也存在一个类似的逻辑,微访我们应该在无声处寻找惊雷,真正巨大的机会可能是隐藏的,被人忽略的。我们强调投人比投事重要,谈林更是因为在一个伟大的事业中,方向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相比其实微不足道
随后,怡谈新东方加大了投资力度,加快市场扩张。于是,教育新东方从考研英语切入,逐步向全科拓展。
今天下午,微访新东方在线CEO孙畅、COO潘欣与CFO尹强对新东方在线的过去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解读。
据孙畅透露,谈林成立第一年,新东方在线的收入在600-700万之间,到2007年实现盈亏平衡时,孙畅认为“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怡谈这里面有很多服务的成分在里面。
教育沙龙讨论气氛和新媒体创业一样火热。刘成城(36氪):微访90%以上的东西逻辑上来说都有天花板,只不过内容的天花板看起来比卖面条要稍微高一点。
”对于时下热议的知识付费,谈林华尔街见闻创始人吴晓鹏认为,知识付费有很大成分是为知识相关的服务付费。但是这种模式在中国能不能行得通,怡谈目前不太清楚,这是财经媒体的模式。
(责任编辑:黄雅莉)
-
而截至2016年12月31日,该项业务仅为永安行带来了36.83万元的收入,占主营业务营收的比例为0.05%。...[详细]
-
平台转移了、人们的时间转移了、广告主自然就会随之转移,那么没有金主了、旧平台的人才也就会随之转移。...[详细]
-
学而优则仕,书中黄金万两之类的观念深入人心,却没传下来做生意的基因。...[详细]
-
即便在当前,人工智能相较以往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其主要应用仍在企业服务领域,用户端能接触到的人工智能应用仍是以手机、电脑端的语音助手为主。...[详细]
-
而所谓的各种思维不过是在寻找更好的表现形式让总分总更容易理解和操作而已。...[详细]
-
毕胜说,以前卖一双鞋平均亏损达到78块,转到自有品牌后,一双鞋有了5块利润。...[详细]
-
张志清(第一财经):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原来享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渠道溢价,然后渠道优势没有了。...[详细]
-
你想想自己是什么品牌定位是什么?中老年品牌?潮牌?小清新?白领丽人?你明确过自己是做啥的了吗?别灰心,如果还想吃这碗饭就只能不断学习。...[详细]
-
但是他会不断塑造成功的典型,100个人死了99个1个人过得很好,外面的人也会盯着那一个人,所以即使死了一批,会有另一批前赴后继,但是他们绝大多数都逃脱不过炮灰的命运,这就是淘宝。...[详细]
-
聪明的同学可能看出来了,上边的两点,分别是toC和toB的业务逻辑。...[详细]